新冠肺炎疫情下的騙局 – 受騙後該如何應對

新冠肺炎疫情下骗局飙升

自新冠肺炎爆发后,全球对个人保护装备(下称「PPE」)例如呼吸器、手术用口罩、手套和面罩等等的需求急剧暴增。遗憾的是,不良商户不会错过利用公众恐惧和忧虑而谋利的机会。在这个困难的时刻,全球的PPE骗案持续上升。在香港,香港警方于今年一月至三月接获逾1,600宗网上购买口罩骗案,涉及超过3000名受害者和公司,涉款共4820万元。亦有报导指,过去数月在美国揭发的口罩诈骗案牵涉总额高达7亿 99 千万美元,类似的数据也能在欧洲观察到。

PPE骗案一般可分为以下两种模式:-

  • 虚构PPE:骗徒出售不存在的PPE。受害者汇款到骗徒的银行户口后,骗徒随即消失,而PPE永远不会送达至受害者。此时,受害者会至少希望索回已付的金额。
  • PPE的质量没有达到既定标准:骗徒出售满足既定标准的PPE(例如中国标准KN95、美国标准N95、欧盟标准FFP2等)。交收PPE时才发现其质量极差,未能满足已承诺的既定标准。在这种情况下,受害者可能会希望 (i) 退回该PPE,取回款项甚至追讨损失赔偿,或 (ii) 保留该PPE,加上正确标签及说明后作转售,再追讨损失赔偿。

即使落单和付款前已做好尽职调查,仍会有机会落入骗徒的圈套,通常这些计划周详的骗局是由手法成熟的骗徒策划并幕后操纵。本文旨在为不幸被所谓「新冠肺炎骗局」 受骗的受害者和公司提供一些实用提示。

停止计时,追踪资金

作为第一步,受害者应尽速采取行动,保留有关银行户口余下的资金,从而确保取得判决时不会只得到道德上的胜利。

若该PPE骗局的骗徒未曾传送PPE,受害者应尽快向香港警务处报案。警方便可针对有关银行户口发出「不同意处理书」,指示该银行不获警方的同意去处理有关户口。为谨慎起见,银行通常会终止该户口的一切交易。同时,受害者亦可以在不造成任何开支的情况下达到冻结银行户口的目的。然而上述方法不能完全取代法庭颁布的「冻结令」,这是因为关当局会定期审核「不同意处理书」,这是在受害者的控制范围以外,再者「不同意处理书」只能影响已确定的银行户口而不能触及骗徒的其他资产。

在适当情况下,受害者也可以考虑申请以下其中一项或同时申请所有权强制令和玛瑞瓦禁令(又称「凍結令」),上述两者皆在香港高等法院的管辖权内,并有助在香港或香港境外展开的法庭或仲裁程序。一般而言,所有有权强制令旨在保护申索人拥有权下的资产,若申诉人胜诉,该资产就会转交给他;而资产冻结强制令的目的则是保护申索人,防止答辩人把资产转移,令申索人不能有效地执行判决。如果答辩人在香港境内没有足够的资产但境外却有资产去偿付申索,受害者就应该考虑申请全球玛瑞瓦禁令,冻结本地与海外资产。尤其是当骗徒与香港有关联或在香港有资产时,该禁令会有更强的效力。玛瑞瓦禁令被认为是法律的「核武」,往往是在紧急的情况下申请,但正是这个原因,此禁令难免会相对昂贵,同时现今国际资金转账能在一瞬间完成,玛瑞瓦禁令不能保证相关的银行户口里还有剩余资金。

为追踪资金下落以针对第二层接收人和在转让链的其他各方作出进一步的行动,受害者可以在申请禁令的同时申请附带披露令。在一项标准的玛瑞瓦禁令申请中,法庭通常会命令答辩人以誓章的方式披露其资产金额、所在地和细节。只要申请符合法定标准,法庭亦有司法管辖权去命令第三方,例如有关户口所在的银行,去披露该户口在某一期限内进行的交易及细节。实践中,进行资产追踪时也会遇上实际困难,资产追踪不但费时也会耗费大量金钱,就算成功辨认后续的接收人,受害者仍要克服种种法律障碍才能确立其申索理据。

利用民事诉讼追讨款项

禁令救济只能够达到保留有关户口剩余的金额以及骗徒的其他资产的效果,从而协助执行判决。若要确立该资金和资产的拥有权,受害者可利用民事诉讼向骗徒和有关户口的持有人(若辨认成功)提出申索。